今天中午吃了碗兰州拉面,味道辛香,汤色澄亮,口感正宗,不禁让我想起了一个问题。
兰州地处西北,如同许多西部地区一样,以面和牛羊肉为主食,食品在制作中都会加入大量的辛香料,构成了独特的西北风味。
其实这种风味源于阿拉伯地区,整个伊斯兰地区都非常喜爱使用各种香料,这与现在的中医主流认知非常不符。
按照主流中医的理论,西北地区气候干燥,日照充足,风沙较大,属于中医“燥”的范畴,在这种气候环境下,用养阴药还来不及,怎么还能天天吃这么多辛燥的发物?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新疆名中医周铭心先生关于西北燥证的相关研究。周老研究认为:西北燥证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组以口鼻、咽喉、肌肤干燥和干咳、烦躁等各种不适症状为特征的一组中医证候。因其发生于西北地区,且以干燥症状为主,所以称为西北燥证。而且,黄帝内经中早就提出: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肺主鼻。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藏为肺,在色为白,在音为商,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在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我的问题是,辛和燥到底是什么时候联系上的?现在很多教科书和医家,都认为口干、咽干、皮肤干等等这些“燥”证是不能用辛味药的,因为他们认为用了会更燥,还提出了辛味性燥的说法。
返回去看一眼,至少在内经和内经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辛就是辛,他还不燥,不光不燥,他还是润的,所以说吃辛的食物会燥,至少在西北人身上不太会成立,要不然他们早就干死了。。。。
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明明白白写的是燥者润之,到底怎么润?是不是用辛来润呢?西北人是不是早就发现了这种养生保命的方法并沿用至今?
望有识之士告知。
金生水,are you明白?金主辛,主燥,但能生水……
对啊,金为什么生水,为什么又主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