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8日,我在鹤年堂中医院出诊,上午十时许,一老太在门前经过,想找我看病,非常信任我。
老太太主诉为胃胀,想吃东西,觉得饿,但是吃一点就涨的不行,甚至一天只能吃一顿饭,涨起来就觉得剑突下有一块东西,必须等到第二天早上才能有所缓解,二便可,常年神经衰弱,服用安定类药物三十多年,睡眠质量较差。刻诊为弦细脉,舌质黯,苔白厚略暗。
当时我认为这是典型的痞证,证属脾虚不运,淤血内阻,应当用枳朮丸加减,此类疾病治过很多,一般吃个三四天就能明显好转,我很有信心。
然而现实很残酷,第二天一早,老太太给我打电话说昨天吃了药之后觉得肚子更胀了,晚上没吃东西,觉也没睡好,早上也不舒服,浑身软软的。。。我当时第一反应是应该吃点姜,但是老太太说她不能吃姜,一吃姜就头晕脑热,于是乎只能安慰安慰,让她少吃一点再观察观察。令人叹息的是,第二周她并没有再来找我,估计是很失望吧。。。。。。
我研究了半天,跟四五位同道讨论过,最后都没有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我思前想后,唯一的可能就是三棱莪术用量过大,破气过甚。又回想起冯兴中老师曾在门诊上对我说,要用枳壳,少用枳实,因为枳实破气,现在想来,好像也有那么点意思。毕竟,老太太可能确实病久体虚,虽然方中有补益之品,但无济于事,如果我把破气药量稍微减一些,或者再加点炙黄芪进去,是不是就会好了呢?
总而言之,这是个极大的教训,初出茅庐不怕虎,不能过于孟浪是多位老师常常叮嘱我的,如今我面对一个自认为手到擒来的病症就过于骄傲,没有好好拿捏就轻易下药,造成了病人的痛苦,真是罪过大焉,今后必引以为戒,不可冒然行事。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