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拯救中医

Home / 自省 / 当年,我为什么选择加入河北大学

当年,我为什么选择加入河北大学

今天收到了久违的工资,恰逢学校建校一百周年之际,又是我入职的第24个月,就写一些东西吧。

许多人都非常不解我为啥最后选择去河北大学工作,其实我也很不解,起码在我有限的前二十八年岁月中,我压根就不知道河北大学还有中医中药专业,甚至对这个校名都很模糊。我对整个河北省的高等教育认知,除了远在天津的河北工业大学,就是河北中医学院与河北医科大学的分分合合,还有曾经火了一把的河北科大韩春雨。说实话,加盟河大真的是机缘巧合。

其实作为中医博士而言,北京的工作并不是特别难找,在北京的高校当老师比较有难度,但可以选择做师资博士后;领导曾经想让我留所,但是我用各种方法拒绝了,真心觉得中研院不适合我的早期成长;去医院问题也不大,学术型博士去知名中医三甲医院有些难度,但是其他二级医院或者昌平怀柔之类的远郊区医院却是很欢迎的,但我不太愿意去医院,我的梦可能不在那里,当年之所以弃工从医,主要原因是想发展中医药,是想振兴中医,没有强大的后台就去医院基本上很难实现这些,思来想去,应该还是大学最合适。

我的母校浙江中医药大学曾经抛出过橄榄枝,我也很是心动,浙中医的医学信息工程专业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学科,在中国大学专业竞争力排行榜中位居榜首,与我非常对口,但因种种原因未能遂愿。贵州中医药大学在当时也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引进力度非常之大,也感受到了求贤若渴,我给贵中医提出的唯一条件是直接聘任副高级,但直到端午节那天陈院长才给我打电话说学校同意按文件直接聘任高级工程师,当时我已经把三方协议给了河大,只可惜晚了一步。而得知河北大学的消息完全是机缘巧合,我本想去北中医的招聘会上看看还有哪家大学缺人,没想到看到了如此简短的校名,其实我每次写信写地址的时候都想,为啥我们的校名那么长,要写好大一长串,看看别人家的学校,几个字就解决问题了,转念一想以省为名的学校应该也不会太差,就上前聊了聊,后面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

其实我最终能去的原因非常非得简单,第一是我不爱抱大腿,许多博士同志在找工作的时候特别注意平台,特别关心今后的发展,他这个发展往往关注的是有没有人能直接提携他,所以大家都瞻前顾后,愿意留在树荫下,对于大部分人而言这确实是非常明智的选择,在到底是跟着别人干,还是去南泥湾撸起袖子加油干,我偏爱后者;第二是我发现这个学校体量足够大,但学院非常小,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牌子不硬、经费不足,这些是现有的劣势,但充足的本科生资源和研究生教育资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化解难题。我大概比较了一下录取分数,近三年内河北大学录取的中医专业本科生平均成绩都高于河北中医学院,整体排名在全省一万名左右,河北是高考大省,这里招收的学生素质不会低于任何一个省属中医药大学水平,只要有人,就有未来。

总体来说,干了两年了,还是满意的。作为综合性大学,我有很多机会直接接触其他专业的老师和同学,这点非常方便,现在是必须交叉融合的年代,而我们的中医教育既缺文史哲,又缺数理化,河北大学能很好地弥补这个问题。国内综合性院校中目前只有我们和厦门大学、暨南大学开设了中医专业,大家面临的问题应该都是一样的,那就是综合性院校中的医学学科定位,如果没有加入河大,这些问题我压根就不会思考,常怀感恩,且行且珍惜。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兴趣使然,欢迎各位同道随时探讨问题

>> <<